西药不良反应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副作用:当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通常是可以预见但难以避免的。比如镇静剂可能引起的嗜睡。
2. 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有害且可预测的,如某些抗生素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3.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个体对药物成分异常敏感而发生的免疫系统反应,与遗传因素、个人体质有关,表现为皮疹、哮喘甚至休克等严重情况。
4. 特异质反应:少数患者因遗传性酶缺陷或代谢障碍等原因,在常规剂量下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不同于常人的特殊不良反应。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
5.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虽然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水平以下,但仍存在的药理作用。如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疾病,在突然停止用药时可能会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症状。
6. 二次反应:由于药物的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导致机体原有疾病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不良后果,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能破坏正常菌群平衡,诱发二重感染。
以上就是西药常见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和调整用药方案,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嘱,注意观察自身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