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在中医中,通常被称为“不思饮食”或“纳呆”,其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因长期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减退,则会出现食欲下降、食量减少等症状。
2. 湿阻中焦:湿邪内盛或外感湿邪均可使脾失健运,清气不升而浊气不降,从而引起胃脘痞满不适及厌食现象。
3. 肝气犯胃:情绪波动大、精神压力重等因素可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出现胸闷、嗳气以及食欲减退等表现。
4. 食滞胃肠:暴饮暴食或食用过多油腻、生冷、辛辣食物后容易造成食物积聚于肠胃之中不易消化,导致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及厌食等情况发生。
5. 痰浊内阻:痰湿过盛亦可阻碍脾胃气机的正常运行,产生口淡无味、腹满不舒等症候群。
在实际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健脾益气、化湿和胃、疏肝解郁、消食导滞或祛痰降浊等方法来调整机体状态,恢复正常的食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