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也称为面部神经麻痹或贝尔氏麻痹,在中医治疗中常用针灸疗法。针灸治疗面瘫时选择的主要穴位包括:
1.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当耳后乳突骨下凹陷处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中。此穴对于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良好效果。
2.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侧约平第二掌指关节处。合谷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常用穴位之一。
3. 地仓穴:位于面部口角旁开0.4寸(一横指),即嘴角外侧。对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4. 迎香穴:在鼻翼两侧,与鼻唇沟相交处。对于改善鼻塞、流涕及面瘫症状有一定疗效。
5. 颊车穴:位于耳前下方,下颌角前方约1寸的位置。对面部神经麻痹引起的口眼歪斜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6. 人中穴:在上唇正中线上,当鼻孔下方凹陷处。刺激此穴位可以促进面部气血运行,加速面瘫恢复。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对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主穴进行针灸,并可能结合其他辅助穴位以增强疗效。需要注意的是,面瘫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因、病程长短等,因此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