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实施空气传播隔离主要是为了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核或尘埃颗粒传播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等。以下是具体措施:
1. 识别和评估患者: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尽快完成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2. 单间隔离:将患者安置在负压病房内,确保房间内的空气不会直接流向其他区域。如果条件不允许,则需使用物理屏障如屏风等来减少气溶胶的扩散。
3. 通风管理:保证隔离区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以上,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对于非负压环境,可以采用高效过滤器净化空气。
4. 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PPE),包括医用口罩、面罩、手套、帽子和鞋套等,并按规范程序穿脱。
5. 限制访客:严格控制非必要人员进出隔离区,尽量减少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对于必需的探视活动,应指导访客正确使用PPE并遵守相关卫生规定。
6. 清洁消毒:定期对隔离病房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床栏等部位。
7.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8. 监测与报告:密切观察被隔离者的病情变化,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