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在购进药品时应当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所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具体来说:
首先,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这是保证药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的基础条件。
其次,在选择药品供应商时,医疗机构应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等法定证明文件,确保其具备提供合格药品的能力和条件。
再次,医疗机构在采购过程中应当建立和完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对拟购入的每一批次药品都需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这不仅涉及到外观性状、包装标识等内容的感官检验,还包括必要时开展的质量检测工作,以确认药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药品追溯系统,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定位到具体批次,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召回或处理问题药品,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健康权益不受损害。
最后,医疗机构在购进药品时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价格、税收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存在恶意压价、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在购入药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药品本身的质量安全,还要注重合法合规性,确保整个采购流程透明公开、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