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是怎样的?相信各位考生对此问题比较感兴趣,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汇总如下:
病因病机
哮的病因以痰为主,痰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津液凝聚而成。痰伏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多种诱因而引起发作。
哮证的特点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为多,发时痰鸣有声,气促不能平卧。发作短者仅数分钟,或几小时,甚者持续数天。发作前可有如鼻喉作痒,喷嚏流清涕,呼吸不畅,胸中窒塞,嗳气,呕吐,情绪不宁等先兆症状。
辨治
哮病的辨证总属邪实正虚,邪实当分寒痰、热痰的不同;正虚应审其阴阳的偏虚,区别其脏腑所属,以及肺、脾、肾的主次不同。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时攻邪治标、利气祛痰为主,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宜清化肃肺。平时应扶正固本,偏阳虚者应予温补,偏阴虚者,则应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如发时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者,又当兼顾之。①寒哮。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利,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即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②热哮。证见痰鸣气粗,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白或黄,黏稠厚浊,咯吐不利,烦闷不安,面赤汗出,口苦,口渴喜饮,不畏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治宜清热肃肺、化痰定喘,用定喘汤。③痰气壅盛。证见喘咳胸闷,痰涎涌盛,但坐不得卧,喉如曳锯,咯痰黏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治宜涤痰利窍、降气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味。④肺气虚。多见于缓解期。证见自汗,怕风,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喷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治宜补肺固卫,常用玉屏风散为基本方。⑤脾虚。多见于缓解期。证见食少脘痞,大便不实,食油腻后即腹泻,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治宜健脾化痰,用六君子汤加减。⑥肾虚。证见短气息促,动则更甚,吸气不利,心悸,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劳累后喘哮易发。若兼见畏寒,肢冷,自汗,面色白,舌质胖嫩,苔淡白,脉沉细,为肾阳不足;若兼见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亏虚。分别用温肾助阳之金匮肾气丸或益肾纳气之七味都气丸。肺虚、脾虚、肾虚虽各有特点,但临证每多错杂并见,而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或肺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故既应区别主次,又需适当兼顾。
哮病极为顽固,经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部分儿童、青少年直至成年。肾气日盛,正气渐充,辅以药物治疗,可逐渐痊愈。中老年或体弱病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者则不易根除。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喘急鼻煽,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烦躁不安者,属危证之候,需及时抢救。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气候影响,防寒保暖,免罹外邪。吸烟者应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花粉等。饮食忌生冷、肥腻、辛辣、海腥等物,薄滋味以杜生痰之源而减少发作。
备考神器:
中医内科正高职称模拟试题库+金题卷+模考卷+视频课
中医内科副高职称模拟试题库+金题卷+模考卷+视频课
以上就是“哮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是怎样的?”的全部内容啦,以上信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职称考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