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概述是怎样的?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黄疸(jaundice)为病名。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古代亦称黄瘅。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
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阳黄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发病急,病程短,色泽鲜明如橘,伴发热,口干苦,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阴黄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瘀所致,病程长,病势缓,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伴脘腹痞闷,气短乏力,纳食减少,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或舌质紫黯有瘀斑,脉弦涩。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针灸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显著效果。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较好;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针灸可作配合治疗。
急性期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黄疸可见于西医的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