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声音异常的临床表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资料

声音异常的临床表现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1.新病音哑和失音——多属实证(金实不鸣),因外感风寒或风热,或痰浊壅滞,以致邪阻息道,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2.久病音哑和失音——多属虚证(金破不鸣),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肺,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

3.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热扰心神,属热证、实证,多伴有高热烦躁、舌红苔黄,多见于温热病热入心包或伤寒阳明腑实证。

4.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伤寒论》:“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5.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即止,首尾不续。多见于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属阴证,常见于癫病和郁证。

6.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不能自主医|学教育网整理。虚证,多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有关。实证多为痰浊、瘀血、气滞阻碍心窍所致。

7.狂言:指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叫骂詈症状。多属阳、实证。

8.言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病中语言謇涩,每与舌强并见,多因风痰阻络所致。为中风先兆或后遗症。

9.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称为顿咳(百日咳)。

10.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是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

11.呕吐呈喷射状——热扰神明。

12.呃逆:是胃气上逆,从咽喉部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唐以前称为“哕”。

13.嗳气:即“打饱嗝”,古称“噫”。多见于饭后,气体自胃向上出于喉间而发出的声响,声长而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