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气虚证
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一)临床表现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二)证候分析
气虚证所反映的是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的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久病、重病、劳累过度等,使元气耗伤太过;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元气生成匮乏;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衰。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气虚而不能推动营血上荣,则头晕目眩,舌淡嫩;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肌表,故为自汗;“劳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则诸症加重;气虚鼓动血行之力不足,故脉象虚弱。气虚证临床常见于心、肺、脾、肾、胃等脏腑疾病,此时除见气虚证一般表现外,还有各脏腑气虚的特定表现。
(三)辨证要点
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相关推荐:
【建议收藏】70%考生会选错的相似中药对比50组!
以上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