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成功之后,复习备考就要马上准备起来了。肺痈的辨证论治的相关的知识一直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历年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整理相关考点如下:
肺痈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肺痈首先应辨病期,其次辨虚实,最后辨转归。
1.辨病期 初期(表证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痰多等肺卫表证;成痈期表现为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咳痰黄稠量多、带有腥味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见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等肉腐脓溃的证候;恢复期症见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气短,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2.辨虚实 肺痈初期及蕴痈阶段,辨证总属实热之证;溃脓期大量腥臭脓痰排出后,因痰热久蕴,肺之气阴耗伤,表现为实证为主兼有虚象;恢复期则以阴伤气耗为主,兼有余毒不净之虚实夹杂证候。
3.辨转归 溃脓期是病情转归的关键点,如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身体不热,脉象缓滑,则病情向愈,若溃后音嗄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扇,胸痛,饮食少进,身热不退,爪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为肺叶腐败之恶候。
(二)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具体处理可根据病程,分阶段施治。初期风热侵犯肺卫,宜清肺散邪;成痈期热壅血瘀,宜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血败肉腐,宜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宜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则应扶正祛邪。
(三)证治分类
肺痈的证治分类反映了该病的病例演变过程,即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进行辨证论治。
1.初期
证候主症: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芦根、竹叶、桔梗、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
2.成痈期
证候主症: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代表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常用药:薏苡仁、冬瓜仁、桃仁、芦根、桔梗、黄芩、金银花、鱼腥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
3.溃脓期
证候主症: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
证机概要: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泄。
治法:排脓解毒。
代表方:加味桔梗汤加减。
4.恢复期
证候主症: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证机概要: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
治法:清热养阴,益气补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百合、玉竹、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贝母、冬瓜仁。
上文内容“肺痈的辨证论治”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