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今天开始复习《中医外科学》,想必很多同学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结“部位辨证””的内容,这样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一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1.病因 多风温、风热。
2.特点 多发于头面、颈项、上肢。来势迅猛,多见风热证、风温证,实证、阳证居多。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干耳鸣,鼻燥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或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二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1.病因 多为气郁、火郁。
2.特点 多发于胸、腹、胁、肋、腰、背。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刺激史,或素有性格抑郁。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初多为气郁证、火郁证,属实,破溃则虚实夹杂,后期正虚为主。常见症状:呕恶上逆,胸胁胀痛,腹胀痞满,纳食不化,大便秘结或硬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三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1.病因 寒湿、湿热多见。
2.特点 多发于臀、前后阴、腿、胫、足。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一般初起多为阴证,后期虚证为主,多兼夹余邪。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结“部位辨证””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