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奶麻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奶麻
发病特点
奶麻,又称假麻,西医学称为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为特征。
好发年龄为6~1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见于冬春两季。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有两次得病者。
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幼儿急疹时邪。
主要病变在肺脾。
幼儿急疹时邪由口鼻而入;
侵袭肺卫,郁于肌表;
正邪相争,热蕴肺胃;
正气抗邪,时邪出于肺卫,疹透于肌肤,邪毒外泄;
部分患儿疹出后气阴耗损,调养后多能康复。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尤以6~12个月婴儿多见。
2.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热退,但全身症状轻微。
3.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
4.皮疹出现部位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面部及四肢较少。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斑。
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1.麻疹 发热经过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到额面、颈部,到躯干,到四肢,3天左右出齐。病程2~3天时可出现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
2.猩红热(丹痧) 多见于3~15岁儿童,起病急骤,发热数小时至1天皮肤猩红,伴细小红色丘疹,自颈、胸、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在出疹时可伴见口周苍白圈、皮肤线状疹、草莓舌等典型症状。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但病在卫分为主,可涉气分,一般不深入营血。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解表清热为主。
分证论治
邪郁肌表证
证候:骤发高热,持续3~4天,神情正常或稍有烦躁,饮食减少,偶有囟填,或见抽风,咽红,舌质偏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清热,宣透邪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毒透肌肤证
证候:身热已退,肌肤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皮疹始见于躯干部,很快延及全身,约经1~2天皮疹消退,肤无痒感,或有口干、纳差,舌质偏红,苔薄少津,指纹淡紫。
治法:清热生津,以助康复。
代表方剂: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

以上关于“【奶麻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医考新闻政策、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