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疸证”,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湿热内蕴: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后,常滞留于肝胆之间,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外溢而发黄。此类黄疸多表现为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伴有胸闷腹胀、小便短赤等症状。
2. 寒湿阻滞:若寒湿之邪侵袭人体,则易伤及脾胃阳气,使脾失健运,水湿停滞不化,进而影响到肝胆的正常功能,引起黄疸。患者多见身目发黄但色泽晦暗、大便溏泄等表现。
3. 肝郁血瘀:长期情绪抑郁或精神压力过大可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久而造成血瘀,最终形成黄疸。此类病人常有面色萎黄、胁肋疼痛且固定不移的特点。
4. 饮食不当:过量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者暴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湿浊内生,影响肝胆排泄,从而诱发黄疸。
5.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如先天禀赋虚弱,脏腑机能低下;或是病后体虚未复,亦能成为黄疸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中医认为黄疸可能的主要病因。在实际临床诊断时,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