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经行量少”或“月经不调”。其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每次来潮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中医认为此症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血瘀等有关。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具体方法如下:
1. 肝肾不足型: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治法以滋补肝肾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2. 气血两虚型: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疲乏无力等症。治疗时应益气养血,可用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
3. 血瘀型:此类型患者月经颜色暗红伴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治则为活血化瘀止痛,可选用桃红四物汤等方剂。
4. 脾虚湿盛型: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停,影响冲任二脉功能而致经少。治疗宜健脾利湿调经,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5. 阴虚火旺型: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状。治法为滋阴清热,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等药物。
在具体应用上述方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以增强疗效。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养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