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臌胀”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志不遂:长期的情志抑郁、恼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受阻,水液代谢失调而形成腹水。
2. 饮食所伤: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食无度,损伤脾胃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使湿浊内停,久之则凝聚成积,进一步发展为鼓胀。
3. 外感邪气:如感受寒湿、湿热等外邪,这些因素可以直接侵袭人体,影响脏腑功能,特别是对肝脾肾三脏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则易于滞留体内形成病灶。
4. 久病体虚:长期慢性疾病耗损正气,尤其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减退,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水湿停滞、气血瘀阻等病理变化。
5.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调养不当(如过度劳累),均可导致体质虚弱,易于发生鼓胀病变。
综上所述,鼓胀的发生与情志因素、饮食习惯、外感邪气、慢性疾病以及体质状况等多方面原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病证特点,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