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咳,又称为百日咳,在中医学里多归属于“痉咳”或“疫咳”的范畴。其特点是咳嗽阵发性加剧,并伴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中医治疗顿咳主要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1. 风热犯肺型:表现为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咳嗽频作、声音重浊或嘶哑、痰黄黏稠等。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常用药物如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等。
2. 痰热壅肺型:症状包括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促、喉中痰鸣、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等。治法宜清热化痰、降逆平喘,可选用黄芩、瓜蒌仁、鱼腥草、桔红等药物。
3. 肺脾两虚型: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无华、食欲不振、咳嗽无力等症状。此时应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方药如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 阴伤津亏型:长期患病后可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大便干燥等症状。治则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可用麦冬、玉竹、沙参、石斛等药物。
5. 气滞血瘀型:部分患儿伴有胸闷腹胀、烦躁易怒、舌质暗红或有斑点等情况,则需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可考虑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等)。
中医治疗顿咳除了内服汤剂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刮痧等多种方法以增强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任何治疗方法前都应由专业医师进行详细诊断,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疑似或确诊为百日咳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西医规范化的抗感染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