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理解主要基于其理论体系,将这种疾病归类于“风温”、“肺热”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气有关,特别是风热之邪的侵袭最为常见。
病因方面,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因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使外界风热或温热毒邪得以乘虚而入。这些外邪首先侵犯肺系,导致肺失宣肃、清窍不利,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病机方面,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风热犯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热为火之渐,最易伤津耗气。二者相合上扰于肺,可致肺气不宣,痰热内生。
2. 痰热壅肺:若病程迁延或治疗不当,则可能形成痰热互结,阻塞肺络,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3. 气阴两虚:长期患病可耗损人体正气和津液,导致气阴亏损,表现为乏力、口干等症。
综上所述,在中医看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外邪侵袭与体内机能失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既要祛除外邪,又要扶正固本,以恢复肺脏功能和机体的整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