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
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询问病人口渴与饮水的情况,可以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是否障碍,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口渴饮水的多少直接反映体内津伤的程度。
(一)口渴多饮
口渴多饮指口干,欲饮水,饮水则舒的症状。
(1)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者,多因燥邪伤津。
(2)口干微渴,兼发热者,多见于外感温热病初期,伤津较轻。
(3)大渴喜冷饮,兼壮热面赤,汗出,脉洪数者,属里热炽盛,津液大伤,多见于里实热证。
(4)口渴多饮,伴小便量多,多食易饥,体渐消瘦者,为消渴病。
(5)口渴咽干,夜间尤甚,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者,属阴虚证。
(二)渴不多饮
(1)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者,属湿热证。
(2)口渴饮水不多,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者,属温病营分证。
(3)渴喜热饮,饮水不多,或饮后即吐者,多为痰饮内停。
(4)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瘀血内停。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