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内容繁多,为帮助广大考生学习掌握,医学教育网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中医所言“痰饮”,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之痰饮,又可细分为四类。正因为痰饮的概念及分类错综复杂,所以痰饮的分类及鉴别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的常考点及易混点。
痰饮的分类及鉴别:
痰饮的分类:根据饮邪停聚部位,可分为四种不同饮证:饮留胃肠,则为痰饮;饮流胁下,则为悬饮;饮流肢体,则为溢饮;聚于胸肺,则为支饮。
痰饮的鉴别:
痰饮:多由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为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引起。
悬饮: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气不和医学|教育网整理。如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
溢饮:多因外感风寒,玄府闭塞,以致肺脾输布失职,水饮流溢四肢肌肉,寒水相杂为患。如宿有寒饮,复加外寒客表而致者,多属表里俱寒;若饮邪化热,可见饮溢体表而热郁于里之候。
支饮:多由受寒饮冷,饮邪留伏,或因久咳致喘,迁延反复伤肺,肺气不能布津,阳虚不运,饮邪留伏,支撑胸膈,上逆迫肺。此证多呈发作性,在感寒触发之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