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凝血瘀型痛经在选择配穴时,主要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常用的穴位有:
1. 关元(任脉):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关元是强壮要穴,能够补肾固本,温通下焦。
2. 三阴交(脾经):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位可以调和肝、脾、肾三经之气,对于妇科疾病尤其是血瘀型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3. 足三里(胃经):位于膝盖下四横指(即三个手指宽度),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足三里是一个强壮穴,能健脾胃、助消化,并且具有良好的温阳散寒作用。
4. 血海(脾经):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是治疗各种血液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对于血瘀引起的痛经特别有效。
5. 归来(胃经):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旁开3寸,脐中下4寸处。归来穴可以调理冲任二脉,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以上这些穴位组合使用,可以通过针灸或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但具体操作时应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并注意安全与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