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又称为昏厥或短暂意识丧失,是由于大脑暂时性血流减少导致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在中医学中,晕厥可以归类于“厥证”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血两虚:长期劳累、饮食不节、大病久病之后等均可造成气血两伤,心脾功能减退,不能上荣脑髓,导致清窍失养而发生晕厥。
2. 痰湿内阻: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因素可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湿。当痰湿壅塞于胸中时,则会阻碍气机运行,影响心脉血液正常循环,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
3. 情志不遂:情绪波动剧烈如大喜、大怒、惊恐等均可使肝气郁结,导致气血逆乱,上冲于头部或下陷于腹部,从而引发晕厥。
4.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侵袭人体后,若不能及时排除,则可能转化为热毒内伏,扰乱脏腑功能,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同样可以诱发晕厥。
5. 其他因素:如体位突然改变(尤其是从卧位转为立位)、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等也可能成为晕厥的诱因之一。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