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又称为脑卒中,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内风”;另一类是由外感六淫(风、寒、湿、雾、燥、火)或情志所伤引起的“外风”。基本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长期情绪抑郁或者过度劳累可致肝肾阴液亏损,进而引起肝阳偏旺,上扰清窍。
2. 痰湿内阻,蒙蔽心神:过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痰湿。当痰湿上泛时,会阻碍气血运行,并可能蒙蔽心神而诱发中风。
3. 血瘀气滞,脉络不通:情志不遂、久病体虚等因素可致气血两虚,血行不畅形成瘀血;或者因外伤等原因直接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些因素均可使经络受阻,从而引发中风。
4. 气虚血弱,清窍失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如果脾胃功能减弱,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虚血弱,无法充分滋养脑髓和四肢百骸,也可能成为中风的诱因之一。
综上所述,中风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环境失衡密切相关,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病机采取相应措施,如平肝熄风、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