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在中医学中通常认为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 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水道。如果肺气不足或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不能很好地通调水道,使体内水分代谢出现障碍,导致水液停留,形成水肿。
2. 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当脾气虚弱时,运化功能减退,水湿内停,可引起肢体浮肿,尤其是下肢更为明显。
3. 肾藏精,主水液代谢。肾阳虚衰会导致气化失常,不能蒸腾津液上行,反而使水湿下注,造成下肢水肿;而肾阴不足则可能导致水液运行不畅,同样会引起浮肿症状。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治疗下肢水肿时常常需要从调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入手。当然,具体辨证施治还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