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灸治疗胃痛时,常用的主穴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和公孙等。这些穴位分别位于不同的经络上,能够调节脾胃功能,缓解疼痛。
1. 足三里: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可以调理胃肠功能,对于各种类型的胃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2. 中脘:此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中脘为任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主治胃痛、腹胀等症。
3.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内关穴属心包络,可调气行血,宽胸理气,对于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胃痛效果显著。
4. 公孙:此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凹陷中。公孙属于脾经,能够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痛。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体质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辅助穴位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