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具体来说:
1. 前驱期(约2-4天):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口腔内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这是麻疹早期的一个特征性体征。 Koplik斑通常在发病后1-2天出现,在颊部对称分布,为直径约0.5-1.0mm的白色或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2. 出疹期:发热3-4日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从耳后、发际线处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面部、躯干及四肢。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随病情发展颜色加深变为暗红色,并可相互融合成片状。此外,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畏光、流泪等症状。
3. 恢复期:一般在出疹5天左右开始进入恢复期,此时皮疹逐渐消退并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或脱屑。随着皮疹的消退,患者的全身症状也逐步减轻直至完全康复。整个病程大约需要10-14天。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接种麻疹疫苗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病例可能表现出不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在诊断时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