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月经过多(也称“经行量多”)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摄血。若脾气虚弱,则统摄无权,不能固摄血液,导致冲任不固,血海失于约束而致月经过多。
2. 血热:热邪侵扰胞宫或肝郁化火、阴虚内热等均可使血得热则行,迫血妄行,表现为月经量大且色红质稠。临床上可见素体阳盛、过食辛辣温燥之品而致者。
3. 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则旧血不去,新血亦下,故见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尽,伴有腹痛拒按等症状。
4. 肾虚:肾藏精主生殖,肾虚则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引起月经过多。尤其是先天不足、后天劳损所致的肾精亏损更为明显。
5. 湿热下注: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损伤任脉,使血海不宁,也可导致月经量增多,并伴有带下黄稠等症。
6. 肝郁脾虚:情志抑郁、思虑过度可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进而造成气血两虚,最终引起月经过多。此类型患者常伴见情绪波动较大、胸闷不舒等症状。
以上就是中医对月经过多常见原因的认识,在实际诊疗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