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中常见的一项检查,主要用于了解消化道及全身性疾病的状况。通过这项检查可以获取关于患者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粪便常规检查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
1. 外观: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和质地等。正常情况下,成人粪便是黄褐色或棕黄色的成形软便。如果出现颜色异常(如黑色柏油样、白色陶土色)、性状改变(如水样、稀糊状)等情况,则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胆汁分泌障碍等问题。
2. 潜血:通过化学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阳性结果常与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相关联。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假阳性反应。
3. 细胞成分: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及其他异常细胞存在。大量白细胞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肠炎;而红细胞则可能指示下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4. 寄生虫及其卵:通过直接涂片或特殊染色方法查找寄生虫及虫卵,对于诊断肠道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5. 脂肪滴:利用苏丹Ⅲ染色法检测粪便中的脂肪颗粒。如果发现过多的脂肪滴,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情况。
6. 酸碱度(pH值):测定粪便的酸碱程度,有助于了解肠道内环境及某些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7. 其他特殊项目:根据临床需要,有时还会进行如细菌培养、真菌检查等进一步的检测以明确诊断。
以上就是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观察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并综合分析结果来判断健康状况或辅助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