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称为口腔念珠菌病,在中医儿科学中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它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或奶酪样的斑点或斑片,常见于颊、舌、唇内侧及上颚等处,有时可伴有轻微的疼痛感,影响婴儿吸吮和进食。
鹅口疮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期更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念珠菌等微生物的侵袭。此外,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或长期营养不良等情况也可能增加鹅口疮的发生率。
对于鹅口疮的治疗,在中医儿科中通常会采用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内服药主要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中药;外用药则以清洁口腔、抗菌消炎为主,如使用淡盐水或专门的口腔消毒液清洗患处,并可适当涂抹一些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
预防方面,保持婴儿口腔卫生非常重要,定期给婴儿清洁口腔,尤其是在喂奶后;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过于精细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是减少鹅口疮发生的关键。如果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