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理论中,人体感染疾病的过程被看作是“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正气是指人体内在的抵抗力或免疫力,它包括了元气(先天之精)、宗气(后天之谷气)和营卫之气等,主要功能在于维护身体健康、抵御外邪入侵。而邪气则泛指所有能够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
当人体遭受邪气侵袭时,正气与邪气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和斗争,具体表现如下:
1. 症状变化:随着正邪力量对比的变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感或局部症状;如果正气强于邪气,则疾病容易被控制甚至自愈;反之若邪气过盛而正气不足,则病情可能会加重。
2. 病程进展:在感染过程中,随着正邪斗争的发展,疾病的进程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在外感热病中,初期可能出现恶寒发热等表证表现,这说明正气正在积极对抗外来之邪;随后若治疗得当、正气渐复,则可逐渐驱除邪气,病情转好。
3. 体质变化:长期的正邪斗争还可能导致患者体质发生变化。如慢性疾病过程中,如果反复受到邪气侵扰而正气不足以完全清除邪气,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两虚或者阴阳失衡的状态,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综上所述,在中医看来,感染过程中的正气与邪气斗争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结果不仅影响疾病的转归,也反映了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是抵御疾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