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确诊依赖于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存在铁缺乏,并且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来确诊:
1. 血常规: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是诊断贫血的基础,对于成年男性来说,正常范围大约在130-175g/L;女性则约为115-150g/L。此外,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也会降低,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水平下降而总铁结合力升高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反映了体内可利用的游离铁减少以及运输能力增强的现象。
3. 转铁蛋白饱和度:计算方法为(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 100%,其数值通常低于15%。
4. 血清铁蛋白:作为体内储存铁的主要形式,当其浓度小于12μg/L时强烈提示存在铁缺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炎症、感染或肿瘤等情况下,即使存在铁缺乏,血清铁蛋白也可能升高。
5. 骨髓检查(必要时):通过骨髓穿刺或活检观察红系造血情况及铁染色评估细胞内外铁含量,对于难治性或复杂病例有重要价值。
6. 其他辅助检查:如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肠镜等,用于寻找潜在的慢性失血原因。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的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信息,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