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诊断 > 正文

旋耳疮的问诊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旋耳疮是指发生在耳周的疮疡,又称“黄水疮”“月蚀疮”。《外科医案汇编》说:“耳后缝间皮色红裂,时有黄水津津,名为旋耳疮。”本病发生在耳前或耳后缝间,也可波及整个耳壳。局部灼热潮红,可有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不同病变,还可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导致本病发生多因脓耳之脓液或邻近部位黄水疮蔓延至耳部,湿热邪毒外侵,或肝胆之湿热上熏灼耳;或因病程日久,脾虚失运,津血化源不足,或因长久渗液,以致阴液亏耗,血虚日久生风化燥,使耳部肌肤失于滋润等而致病。其治疗原则应分型治之,属风热湿者,宜清热利湿;属于血虐生风化燥者,宜养血熄风润燥。

西医的外耳湿疹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问诊要点在于有耳缝间灼热、瘙痒、糜烂、结痂,或皮肤粗糙,皲裂疼痛,经久不愈。还应询问病程之长短,有无脓耳史,邻近部位有无黄水疮,是否有发热、烦躁等症状。

本病辨证分型,病程短者多属风热湿邪外侵;病程长者多属血虚生风化燥。局部患处灼热疼痛,有小水疱,流黄水,糜烂者属风热湿邪;患处皮肤粗糙、增厚,有鳞屑,不痛者为血虚生风化燥。

(二)分型问诊

1.风热湿邪浸渍

问诊:耳壳周围缝间或整个耳壳,皮肤灼热、潮红、瘙痒,有小水疱,溃后黄水淋漓,局部糜烂,干后有结痂。揭开痂皮,其下仍有糜烂浮腐,有脓液,可伴有瘙痒,失眠,心烦,发热。

治法:清热利湿,疏风止痒。若瘙痒甚者,为风邪偏盛,宜用清风散;若黄水淋淌不止,为湿邪偏盛,宜用萆薢渗湿汤;若伴发热、口苦、咽干、烦躁等,属湿热偏重,则用龙胆泻肝汤加黄柏、苦参。外治法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或用黄连膏。

2.血虚生风化燥

问诊:病程日久,反复发作不愈,耳周皮肤粗糙、增厚,或有皱裂,或有痂皮、鳞屑,不痛而瘙痒,伴面色萎黄,纳差,神疲肢软。

治法:养血熄风,润燥止痒。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痒甚加蝉衣、地肤了以祛风止痒;纳痒,神疲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外用紫连膏或碧玉散外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