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虚痿最常见的成因为患儿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养不当。若患儿父母平素体弱多病,或孕期营养不足,或孕期服药不当等,均可损害胎儿先天之精,胎儿先天之精禀赋不足,则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皆不足以生身,造成肢体软瘫;小儿为蓬勃向上之躯,其健康成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和正确的喂养方式,若后天喂养不当,则易造成患儿营养失衡或匮乏,后天之精不足,则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皆易损亏而不能以奉生身,渐则肢体不能正常运动而成痿疾。另外,重病伤正,实痿失治、误治、久延不愈以及失血过多等,亦是导致儿童虚痿发生的重要原因。至于成人虚痿中常见的情志内伤、痹病久延不愈而成虚痿者则较为少见。
辨证论治
(1)胎禀怯弱证
【主症]】儿出生后,渐见头项较弱倾斜,东倒西歪,遍身赢弱,足软弛缓,不能站立,兼见口软唇薄,不能咀嚼,口常流涎,手软下垂,不能握拳、抬举,肌肉松弛,活动无力,舌淡苔少,脉沉细尺弱,指纹淡。
【证候分析】本型系由先天胎禀不足所致。有因其母血气弱而孕者;有因其母血海久冷,用药强补有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母酒色过度,元气虚弱者;或年老而复得子;有服堕胎之剂不去而竟成胎者;有早产者。上述诸因皆可致胎元耗伤,筋骨痿弱,而使头项、手、足、口、肌肉痿软。尤以项软不能支、足软不能立为主症。病机当责之肝肾,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不支;又项为督脉及足太阳经脉所过,督脉空虚,精髓不足,膀胱经脉失养,以致头项软弱不正。
【治则】填精补髓,温阳益气。
(2)脾胃虚弱证
【主症】小儿病后,渐见肢体软弱,形体瘦怯,肉少皮宽,食少不化。吃食不长肌肉,手软不能握拳、抬举,舌出口而懒于言,口开不合,咬嚼乏力,发育迟缓;五岁小儿不能站立行走,神情呆滞,智力迟钝,面色萎黄,不耐寒暑,以及头项软弱,舌淡苔滑,脉沉无力,指纹淡。
【证候分析】本型多见于吐泻久病,或肾疳,或慢脾风后;也有因护理不当,乳食、阳光不足以及长期喂养不当而致者。以手足软、口软、肌肉软为主症,病机当责之于脾胃虚弱。盖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化源,脾胃失调,脏气失其所禀,四肢无所主,故手足难以抬举、行步,肌瘦皮宽;清阳之气不升,故头不举,项软难收;又口为脾之窍,上下齿属手足阳明,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胃虚,舌不能藏而舒出,口软不收而成五软。
【治则】补益脾胃,升举清阳。
(3)气虚血瘀证
【主症】以四肢瘫痪为主,尤以下肢不对称瘫痪为多见。每见于外感六淫发热期后,尤其是湿热浸淫实痿急性期后,发热渐退,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欠温,或口眼歪斜,舌质淡青或淡红,常见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
【证候分析】外感六淫尤其是湿热初犯伤正,由于正气无力达邪,或失治误治,使湿热之邪深入经络,郁结阳明。阳明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宗筋纵则下肢痿软不举;阳明邪郁不解,必致脾胃受损,四肢无所禀受则瘫痿无力;邪气久留伤气,气虚则血滞,肢体血脉不得血气所养故见四肢皮肤欠温,或口眼歪斜,舌体见有瘀点或瘀斑,脉细。
【治则】益气活血,清热利湿。
儿童虚痿的其他证型如脾胃气虚、血虚、脾肾阳虚、肺胃津伤及肝肾阴亏证型的辨证治疗用药请参看成人虚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