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药学职称 > 答疑周刊 > 正文

医学教育网初级药师:《答疑周刊》2020年第36期

问题索引:

1.【问题】

药品检验室的工作程序。

2.【问题】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3.【问题】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

具体解答:

1.【问题】药品检验室的工作程序。

【解答】

医院药品检验工作程序一般是取样、登记、鉴别、检验、含量测定和出具检验报告书等6个环节。[医学教育网原创]

(1)药品抽样: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抽样方法,检品采取随机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原则应均匀合理。

(2)样品登记:登记检品并填写检验卡片,注明检品名称、规格、来源、生产日期、批号、送检单位、送检目的、送检数量、包装情况和有效期等。

(3)鉴别: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果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或光谱特 征,来判断药物及制剂的真伪。鉴别项目包括感官检查、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化学特征试验等。

(4)检查:药品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等多种因素会影响药品的纯度,对原料药应按《中国药典》规定作杂质检查。

(5)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就是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采用物理和化学级生物学分析方法测定。以确定药物的含量是否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6)检验报告:药品检验结果必须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全部项目检查完毕后,还应写出检验报告,并根据检验结果做出明确的结论。检验报告应包括结论依据,检验结果和处理意见。

2.【问题】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解答】[医学教育网原创]

(1)口服: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方便、经济、安全、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患者。其主要缺点是吸收较慢而不规则,且易受胃肠内容物的影响,也不适用于昏迷、抽搐等的患者。

(2)直肠给药:直肠给药主要适用于易被胃肠液破坏或口服易致恶心、呕吐及厌食等的少数药物,如水合氯醛等。此种给药方法不常用,因应用不便,吸收又受限制。

(3)舌下给药:舌下给药可避免胃肠道的消化酶和酸碱的破坏以及首过效应。有些药物由舌下口腔黏膜吸收很快,因此是快速生效的给药途径,但只适用于少数用量较小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治疗心绞痛

(4)注射给药: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剂量准确、吸收迅速、完全、疗效确实可靠。凡治疗上需要快速生效时,或由胃肠给予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或患者呕吐不止,或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均可采用注射给药。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有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等。

(5)吸入给药: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常用此方法给药。如吸入性全身麻醉药,通过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迅速发挥作用。可分散在空气中的液体(气雾剂)或固体药物也可用吸入法给药。      

(6)局部给药:局部给药时药物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如滴眼、滴鼻、喷喉、敷伤口和搽皮肤等。

(7)椎管内给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以产生局部作用。根据需要也可将药液注入关节腔、胸膜与腹膜腔等处,利用其局部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问题】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

【解答】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代谢酶的产生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使治疗安全有效。[医学教育网原创]

(2)新生儿期避免应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应避免应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应避免应用。

(3)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4)新生儿的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动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药学职称课程

两大班次,选你所需

24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