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1.【问题】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分,总结如下。
    2.【问题】发热激活物的分类,总结如下。
    3.【问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原因和特点,总结如下。
    具体解答:
    1.【问题】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分,总结如下。
    
        
             | 
            
                 
                    外毒素
                 
             | 
            
                 
                    内毒素
                 
             | 
        
        
            | 
                 
                    来源
                 
             | 
            
                 
                    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
                 
             |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 
        
        
            | 
                 
                    成分
                 
             | 
            
                 
                    毒性蛋白质[医学教育网原创]
                 
             | 
            
                 
                    毒性脂多糖
                 
             | 
        
        
            | 
                 
                    特点
                 
             | 
            
                 
                    抗原性强,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对理化因素不稳定,一般不耐热 
                 
             | 
            
                 
                    各种细菌[医学教育网原创] 的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其致病作用也相似
                 
             | 
        
    
    2.【问题】发热激活物的分类,总结如下。
    
        
            | 
                 
                    外致热原
                 
             | 
            
                 
                    (1)细菌
                 
             | 
            
                 
                    G+菌
                 
             | 
            
                 
                    全菌体及其代谢产物
                 
             | 
        
        
            | 
                 
                    G-菌
                 
             | 
            
                 
                    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 
        
        
            | 
                 
                    分枝杆菌
                 
             | 
            
                 
                    全菌体及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 
        
        
            | 
                 
                    (2)病毒
                 
             | 
            
                 
                    全病毒[医学教育网原创]体和其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
                 
             | 
        
        
            | 
                 
                    (3)真菌
                 
             | 
            
                 
                    全菌体及菌体内所含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
                 
             | 
        
        
            | 
                 
                    (4)螺旋体
                 
             | 
            
                 
                    钩端螺旋体
                 
             | 
            
                 
                    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
                 
             | 
        
        
            | 
                 
                    回归热螺旋体
                 
             | 
            
                 
                    代谢裂解[医学教育网原创]产物
                 
             | 
        
        
            | 
                 
                    梅毒螺旋体
                 
             | 
            
                 
                    外毒素
                 
             | 
        
        
            | 
                 
                    (5)疟原虫
                 
             | 
            
                 
                    裂殖子和代谢产物
                 
             | 
        
        
            | 
                 
                    体内产物
                 
             | 
            
                 
                    (1)抗原-抗体复合物
                 
             | 
        
        
            | 
                 
                    (2)类固醇,如睾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 
        
    
    例: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A.裂殖子和代谢产物
    B.螺旋素 
    C.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
    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E.细胞毒因子 
    【答案与解析】D
    革兰阴性细菌的典型菌群有[医学教育网原创]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这些菌群的致热性物质主要有全菌体、细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和内毒素。 [医学教育网原创]
    3.【问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机制和特点,总结如下。
    (1)发病原因 
    ①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和败血症等。
    ②恶性肿瘤。
    ③产科意外、大手[医学教育网原创]术和创伤也较常见。
    (2)DIC特点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医学教育网原创]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西药专业-主管药师《答疑周刊》2020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