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有哪些常见临床治疗措施?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有哪些常见临床治疗措施?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一)辅呼吸治疗

1.氧疗可以部分改善低氧血症,其作用原理是提高局部通气-血流差的肺泡内氧分压,使局部痉挛血管舒张,减少右向左分流,提高动脉氧饱和度。常用头罩吸氧,一般氧流量为5L/分,若持续高浓度用氧(FiO2>0.5)可发生氧中毒(BPD,眼球后视神经血管损伤)。

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常有简易型和新型CPAP两种。简易型CPAP装置比较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氧浓度无法控制和调节,压力不稳定,易诱发气胸等并发症。新型CPAP可调节氧浓度和压力并且有氧浓度,压力报警装置,并有湿化和加热功能,在治疗中可以保持供气压力稳定,可以显著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高氧对未成熟肺的损伤危险性,减少通气压力波动大导致的通气效率下降和发生气胸的危险性,合理使用可减少呼吸机治疗。新型CPAP尤其适用于<1500克体重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

(二)气道插管和呼吸机治疗 

一般经头罩或CPAP治疗6-12小时病情无改善,且继续加重时给予气道插管,临床常用常频呼吸机,保持PaO2在50-70mmHg,PaCO2在45-55mmHg,经皮氧饱和度在90%-95%为宜。若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加机械通气效果不良时可用高频震荡通气,可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并降低CLD发生危险性,但不作为治疗早产儿RDS的首选。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 

1.肺表面活性物质定义: 是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产生的,由磷脂和特异性蛋白组成。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在低肺容量下的稳定性,并有抗萎陷或润滑,使肺泡张开的作用。

2.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性治疗RDS的指正。出生体重1000克以下常规应用,一般在出生后15-30分钟气道插管后滴入100mg/㎏。

3.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性治疗RDS的指征。对于已经出现RDS临床征象的早产儿可以在机械通气下气道内滴入100-200mg/㎏,一般是在患儿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利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吸痰管分别向气道内注入三分之一的肺活通,然后用气囊加压数下,肺活通用后6小时内禁吸痰。

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一般用药后几分钟到1-2小时内可以使动脉氧分压提高50%以上,一般出生后1-12小时内给药效果较出生后12-24小时以后给要的即刻疗效要显著。其原因与RDS肺内随时间而有肺表面活性物质耗竭,缺氧对肺泡组织细胞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抑制,以及大量血浆蛋渗出,可以抑制内源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有关。

医学教育网提供护士资格初级护师主管护师辅导课程,十数年辅导经验,老师辅导团队,欢迎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