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答疑周刊 > 正文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7年第25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问题】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诊断?

具体解答: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系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早产儿多见。

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是发生低体温和皮肤硬肿的重要原因。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②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环境温度低时散热增加,导致低体温。③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④棕色脂肪是寒冷时产热的主要物质,腋下含量较多,其次为颈、肩胛间、中心动脉、肾和肾上腺周围,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代偿能力有限。正常状态下棕色脂肪不产热,腋温-肛温差(TA-R)<0;寒冷时氧化产热使局部腋温升高,TA-R≥0;重症新生儿因棕色脂肪耗尽,TA-R<0.因此TA-R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⑤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成人3倍),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肿。因此,基于上述特点,在寒冷或保温不足时易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

2.某些疾病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热卡摄入不足,加之缺氧又使能源物质的氧化产能发生障碍,故产热能力不足,即使在正常散热的条件下,也可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严重的颅脑疾病也可抑制尚未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大于产热,出现低体温甚至皮肤硬肿。

3.多器官功能损害低体温及皮肤硬肿,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和(或)硬肿面积扩大,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诊断

1.病史有发病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保温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35℃,严重者<30℃,腋温-肛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

(3)皮肤硬肿: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

(4)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减慢,微循环障碍,严重时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肾衰竭等。

3.本症分轻、中和重度,评分标准见表。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标准

评分体温(℃)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肛温腋温-肛温差

0≥35<20无明显改变

1<350或正值20~50明显功能低下

4<35或<30负值>50功能衰竭

注:①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改变分别评分,总分为0分者属轻度,1~3分者为中度,4分以上者为重度。②体温检测:肛温在直肠内距肛门约3cm,持续4分钟以上;腋温将上臂紧贴胸部测8~10分钟。③硬肿范围计算,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④器官功能低下,包括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或心电图及血生化异常;器官功能衰竭指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肾衰竭等。⑤无条件测肛温时,腋温<35℃为1分、<30℃为4分。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7年第25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7年第25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