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答疑周刊 > 正文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36期

问题索引:

一、急性ITP与慢性型ITP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

二、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如何鉴别?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是怎么样的?

具体解答:

一、急性ITP与慢性型ITP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

(一)急性型  多见于1~6岁小儿,男女发病数无差异。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病毒感染史,偶亦见于接种疫苗后发生。起病急骤,常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瘀斑和紫癜,分布不均,通常以四肢较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躯干则较少见,常伴有鼻衂或齿龈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青春期女性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少数患者可有结膜下和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少见,如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淋巴结不肿大。肝脾偶见轻度肿大。

本病呈自限性经过,85%~90%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能自然痊愈。约有10%患儿转变为慢性型。病死率约为0.5%,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二)慢性型  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型,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女发病数相等或女略多于男。起病缓慢,出血症状较急性型轻,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出血,可为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出血,每次发作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病程呈发作与间歇缓解交替出现。间歇期的长短不一,可自数周至数年,在间歇期可全无出血或仅有轻度鼻衄,约30%患儿于发病数年后可自然缓解。反复发作者脾脏常轻度肿大。

二、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如何鉴别?

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癌都是淋巴组织的肿瘤性疾病,都是恶性的病,都表现为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但略有不同,病理组织学不完全一样。

1.病因 病因都不清楚,皆与病毒感染有关。但非霍奇金淋巴癌与遗传有关。家族中可有多个非霍奇金淋巴癌病例发生,其中80%是同胞兄弟姐妹。提示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机制参与发病的可能。遗传性免疫缺陷的家族中非霍奇金淋巴癌也多见。器官移植后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100倍。非霍奇金淋巴癌患者染色体常为二倍体,有时呈高倍体变异,至少有一半患者的14号染色体移位。辐射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癌的较多。

2.病理 里-斯细胞是霍奇金病的特点,不是非霍奇金淋巴癌的特点。

3.临床 ①无痛性进行性浅淋巴结肿大作为首发症状者在霍奇金病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癌少见.②淋巴结外侵润非霍奇金淋巴癌较霍奇金病多见,尤其是弥漫型组织细胞性淋巴癌常累及胃肠道、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及胸部。③发热在非霍奇金淋巴癌往往是持续性的,霍奇金病常见周期性发热或不规则热。④瘙痒在非霍奇金淋巴癌少见而霍奇金病常见。⑤饮酒后局部疼痛霍奇金病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癌少见。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是怎么样的?

1.正常胎儿的血循环 由胎盘而来的动脉血通过脐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 静脉血混合后(以动脉血为主),共同流入右心房。由于下腔静脉的开口与卵圆孔对口,约1/3 血量借卵圆孔的导流作用引入左房、左室,再流入升主动脉,主要供应心脏、脑及上肢,其余的流入右室。从上腔静脉回流的、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流入右房、右室后,与来自下腔静脉的血一起进入肺动脉。由于胎儿肺处于压缩状态,故肺动脉的血只有少量流入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而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脏器及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至胎盘,换取营养及氧气。故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氧量远较下半身为高。

2.出生后血循环的改变 出生后脐血管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循环阻力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因而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先在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同时,由于肺循环压力的降低和体循环压力的升高,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形成功能性关闭。此外,还因血氧增高,致使导管壁平滑肌收缩,故导管逐渐闭塞,约80%婴儿于出生后3个月,95%婴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脐血管则在血流停止后6~8周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36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