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答疑周刊 > 正文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55期

问题索引:

【问题】

一、乙型肝炎临床表现、治疗有哪些?

二、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有哪些?

具体解答:

一、乙型肝炎临床表现、治疗有哪些?

临床表现潜伏期45~160天。临床分为下列五型。儿童多呈亚临床型。幼龄或围生期感染易表现为慢性病毒携带。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临床表现与甲肝类似。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因HBV出现肝炎病情者3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项或2项轻度异常如ALT正常3倍,胆红素≤正常2倍,γ球蛋白≤2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肝活检炎症活动度(G)分级为1~2,纤维化程度(S)分期为0~2。

(2)中度: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生化指标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肝活检呈G3级、S1~

3期。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伴肝掌、蜘蛛痣、脾大但无门脉高压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明显下降,TB>正常5倍,PTA60%~40%,胆碱酯酶<2500U/L,后4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肝活检为G4级,S2~4期改变。

3.重型肝炎 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前两者表现同甲型重型肝炎。慢性重型是在慢性HBV携带或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起病时表现同亚急性,随后出现出血倾向,(PTA<40%)黄疸加深(TB>正常10倍),腹水、肝性脑病等重症表现,肝活检见慢性肝病背景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性新鲜肝实质坏死。

4.淤胆型肝炎分为急性淤胆型和慢性淤胆型。临床表现同甲型淤胆型,但慢性淤胆型发生在慢性肝炎基础上,黄疸持续时间更长,预后较急性淤胆型差。

5.肝炎肝硬化肝活检有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B超见肝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①代偿性肝硬化:可有门脉高压症,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和失代偿征象。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门脉高压症引起侧支血管明显曲张或出血。

治疗

1.―般治疗 同其他肝炎,包括合理营养、适宜活动、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调整免疫和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2.抗病毒治疗 近期目标是抑制病毒增殖,改善症状和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远期目标是清除病毒,防止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目前在世界范围批准治疗2岁以上儿童慢性乙肝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一般认为,无肝损害或轻微肝病的HBV感染者宜医学观察,不推荐治疗。

(1)干扰素-α(INF-α):适于血HBVDNA>104拷贝/ml伴ALT异常的慢性患者,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有重要脏器疾病者不宜使用。儿童推荐剂量为6MU/m2,皮下或肌注,每周3次,疗程≥6个月。治疗初期常见发热等感冒样表现。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是常见不良反应,当白细胞<3.0×109/L或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时应停药,一般可自行恢复,恢复后可重新治疗。

(2)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为核苷类似物,适应证同IFN-α。儿童口服剂量:3~12岁:3mg/kg,>12岁:100mg,每日1次,疗程暂定1年。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服药6个月无效应停用;6个月以上病情复发应考虑发生HBV变异。将LAM与IFN联合应用,可更早获得疗效。

(3)其他药物:①阿地福韦(adefovir,ADV):用于治疗HBV变异株感染。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尚在研究中。②胸腺素α1(Tα1):12~16岁儿童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个月。不良反应极小,适于对INF和LAM不耐受和重型肝炎,可用于联合治疗。

(4)肝移植:国外对慢性失代偿性乙肝患者采用肝移植和LAM联合治疗(移植后持续服用LAM),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

二、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有哪些?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0~50天,在年幼儿童可较短。

1.无症状或不典型感染多见于年幼儿。显性表现常较轻微,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持续发热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

2.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年长儿和青少年。常先有2~3天前驱表现:头痛、不适、乏力、厌食等,然后出现下列典型征象:

(1)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几乎均有发热,体温常≥39.5℃,持续10天,个别长达1~2个月。约80%。有咽炎,半数以上有白色膜状渗出,约5%伴链球菌感染。起病不久全身浅表淋巴结迅速肿大,颈部最为明显。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和气促,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致腹痛。肿大淋巴结消退需时数周;少数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脾大:约50%~70%病例在病后3周内发生脾大,质柔软。脾破裂罕见,却为严重并发症,故检查脾脏时不宜重按。

(3)肝大及肝功能异常:40%以上有暂时性肝酶增高;肝大见于30%~50%患儿;2%~15%有黄疸。肝功能在2周~2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一般不引起慢性肝病。少数患儿发生重症肝炎样表现3

(4)其他表现:年幼儿可有皮疹。少见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肺部(肺炎)、神经系统(脑炎、脑膜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心血管(心肌炎、心包炎)和肾脏(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5)典型血象:在病后1~4周内出现淋巴细胞增多≥50%和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增多≥10%:,白细胞计数一般为(10~20)×109/L

若无并发症,病程一般为2~4周,偶可延至数月。

3.免疫缺陷儿童EBV感染包括遗传性免疫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者。常发生致死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性低或无免疫球蛋白血症、恶性多克隆源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病死率高达60%。

治疗

(1)支持对症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给予对症治疗如退热、镇痛、护肝等,症状严重者可慎用短期皮质激素,发生因扁桃体肿大明显或气管旁淋巴结肿致喘鸣或有血液或神经系统并发症时亦常使用激素。根据咽拭子培养或抗原检测证实继发链球菌感染时需加用敏感抗生素。脾大者恢复期应避免明显身体活动或运动,以防脾破裂;脾破裂时应紧急外科处理或非手术治疗。因深部上呼吸道炎症致完全呼吸道梗阻时宜行气管插管。

(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缺乏对EBV感染有明显疗效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等核苷类似物体外有抑制效应,但尚缺乏适宜的临床研究评估。初步研究显示,对严重EBV诱导的淋巴增生性疾病使用抗B细胞单抗和照射过的移植供体白细胞,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有一定疗效。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55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