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6年第18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呕吐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二、【问题】呕吐处理原则包括哪些?
具体解答:
一、鉴别诊断
溢乳与胃-食管反流都不是呕吐,需注意询问病史和观察予以鉴别。
(一)消化系统疾病
1.吞入羊水 生后当天或次日频繁呕吐,吐物为黏液,吐净羊水后,可自行缓解。
2.食管闭锁(或狭窄) 生后开始,每于喂水或喂奶后即呕吐,奶汁未经消化,并含有食管黏液。若合并食管气管瘘,在喂水或喂奶时,还可出现呛咳、青紫或窒息。
3.肥大性幽门狭窄 呕吐为典型喷射性,可于生后1~2周开始,但多在第3周后逐渐加重,呈喷射性,呕吐物为奶块,无胆汁,吐前哭闹并伴明显胃型。往往可触到肥大的幽门部(如枣核大小硬肿物)。
4.幽门痉挛 呕吐症状与幽门狭窄相似,但一般发病较早,腹部无肿块,内科对症治疗(体位喂养或喂奶前从口腔滴入1:5000阿托品制剂)可以好转。
5.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由于炎症对胃、肠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腹痛、恶心、腹泻、腹胀等(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肠炎、阑尾炎等)和发热等症状。
6.消化道功能异常 见于各种全身性感染和代谢障碍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其他感染中毒症状及原发病表现。
7.肠道闭锁 回肠闭锁尤多见,生后24小时出现肠梗阻体征、频繁呕吐,呕吐物可带胆汁,且伴上腹部胀满,出现胃、肠型。见不到正常胎便。
8.肛门或直肠闭锁 初生后无胎便,24~36小时后出现呕吐和腹胀,呕吐物可混有胎便,腹胀严重不能缓解。应仔细检查肛门和直肠。
9.胃或肠旋转不良 于生后1周内或各年龄发病,经常呕吐是其常见症状。不同部位表现不同,多见肠梗阻征象。
10.巨结肠症 起病较早较重者,可见于生后1周以内。呕吐物可含胆汁或粪便,伴腹胀、便秘、巨大肠型,肛诊直肠空虚感。
11.肠套叠 6个月至1岁左右发病率最高,呕吐为喷射性,伴阵发剧烈哭闹(多因腹痛所致),随之出现血性黏液便(“西红柿酱样便”)。
12.食管裂孔疝 呕吐物可带血,可有吞咽困难、呕血、便血、胸骨后疼痛。X线食管造影可见贲门及部分胃黏膜在膈上。
13.胃黏膜脱垂症 多见于年长儿,呈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可带血,伴上腹痛,进食加重,吐后减轻。
14.肠蛔虫症 尤其是肠蛔虫所致肠阻塞或胆道蛔虫症,蛔虫逆行入十二指肠或胃均可引起反复呕吐,但常伴有腹痛及吐出或便出蛔虫的病史。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 不同病因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伴有其他神经性症状(如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
2.小脑或前庭功能异常 呕吐与体位变动有关,伴共济失调、眩晕,步态不稳等。
3.再发性呕吐 多见于学龄儿童,女孩多见,发作性,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各种中毒 包括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致呕吐。有用药、服用或接触毒物史,伴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二、处理原则
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未确诊前的处理原则如下:
1.观察病情 详细记录呕吐次数、时间、与进食关系、呕吐量及呕吐物性质等。
2.插胃管 既可排除食管闭锁,也可进行洗胃,还可进行胃肠减压。
3.胃肠减压 腹胀严重者宜持续减压。
4.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供给足够热量,必要时可行静脉营养。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6年第18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