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

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了帮助儿科主治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淋病双球菌,革兰阴性,需氧,常成对排列,大小为0.6~0.8μm,不耐干燥和高温,室温下存活1~2天,干燥环境下存活1~2小时,42℃存活15分钟,50℃存活5分钟,一般消毒剂易将其杀灭。该菌分为四个菌落型:T1、T2、T3、T4,T1、T2有菌毛,有毒力,有致病性。以后又从新鲜的临床分离物中获得第5型菌落,但少见。具菌毛的淋球菌更易黏附在人类的黏膜表面引起感染,并能抵御中性粒细胞对其的杀灭作用。外膜脂低聚糖具内毒素活性,可能与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相关。

儿童淋病多由经污染的手、毛巾、衣服及寝具、浴盆、洁具等传染,偶有因性侵犯所致,患淋病的妊娠妇女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或产时经产道将淋病传给胎儿。淋球菌感染人体是从黏膜上皮细胞,然后被柱状上皮细胞吞噬并开始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损伤、溶解,然后细菌释放到黏膜下间隙,引起黏膜下感染,并在内毒素脂多糖与补体、1%协同作用下造成炎症反应。

推荐阅读:

重要!儿科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考点及习题汇总!

快get!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考点及习题汇总!

以上“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相关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儿科主治医师考试动态、考试经验、政策资讯、辅导课程可前往医学教育网查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