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分类如下:
内异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岀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终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
1、大体病理
(1)卵巢
最易被异位内膜侵犯,约80%病变累及一侧,累及双侧占50%,异位病灶分为微小病灶型和典型病灶型两种。微小病灶型属早期,位于卵巢浅表皮层的红色、紫蓝色或褐色斑点或数毫米大的小囊,随病变发展,异位内膜侵犯卵巢皮质并在其内生长、反复周期性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型的典型病变,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cm左右,大至10~20cm,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故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增大时表面呈灰蓝色。囊肿在月经期内出血增多,腔内压力大,特别是近卵巢表面的囊壁易反复破裂,破裂后囊内容物刺激局部腹膜发生局部炎性反应和组织纤维化,导致卵巢与邻近的子宫、阔韧带、盆侧壁或乙状结肠等紧密粘连,致使卵巢固定在盆腔内,活动度差。手术时若强行剥离,粘连局部囊壁极易破裂,流出黏稠暗褐色陈旧血液。这种粘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征之一,可借此与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肿相鉴别。
(2)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
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较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碎屑接触最多,故为内异症的好发部位。病变早期、轻者局部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结节,宫骶韧带增粗或结节样改变。随病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消失,重者病灶向阴道直肠膈发展,在膈内形成肿块并向阴道后穹隆或直肠腔凸出,但穿破阴道或直肠黏膜罕见。
(3)盆腔腹膜
盆腔腹膜内异症分为色素沉着型和无色素沉着型两种,腹腔镜下前者呈紫蓝色或黑色结节,为典型病灶,含有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纤维素、血管成分,并有出血;后者为无色素的早期病灶,但较前者更具活性,并有红色火焰样、息肉样、白色透明变、卵巢周围粘连、黄棕色腹膜斑等。无色素异位病变发展成典型病灶约需6~24个月。腹腔镜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微小的腹膜内异症病灶。
(4)输卵管及宫颈
异位内膜累及输卵管和宫颈少见。偶在输卵管浆膜层可见紫蓝色斑点或结节,管腔多通畅。宫颈异位病灶多系内膜直接种植,呈暗红色或紫蓝色颗粒于宫颈表面,经期略增大,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深部病灶宫颈剖面呈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多系直肠子宫陷凹病灶蔓延而来。
(5)其他部位
阑尾、膀胱、直肠异位病灶呈紫蓝色或红棕色点、片状病损,很少穿透脏器黏膜层。会阴及腹壁瘢痕处异位病灶因反复岀血致局部纤维增生而形成圆形结节,病程长者结节可大至数厘米,偶见典型的紫蓝色或陈旧出血灶。
2、镜下检查
典型的异位内膜组织在镜下可见子宫内膜上皮、腺体、内膜间质、纤维素及出血等成分。无色素型早期异位病灶一般可见到典型的内膜组织,但异位内膜反复出血后,这些组织结构可被破坏而难以发现,出现临床表现极典型而组织学特征极少的不一致现象,约占24%。出血来自间质内血管,镜下找到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内异症。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很典型,即使镜下仅能在卵巢囊壁中发现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细胞等出血证据,亦应视为内异症。肉眼正常的腹膜组织镜检时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称为镜下内异症,发生率10%~15%,可能在内异症的组织发生及治疗后复发方面起重要作用。
异位内膜组织可随卵巢周期变化而有增生和分泌改变,但其改变与在位子宫内膜并不一定同步,多表现为增生期改变。异位内膜极少发生恶变,发生率低于1%,恶变机制并不明确。内异症恶变的细胞类型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