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实验室检验结果判读
一、血、尿、粪常规
(一)血常规
1.红细胞(RBC)计数
[参考值]
血、尿、粪常规
成年男性:(4.5-5.5)×1012/L;
成年女性:(4.0-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②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 ①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患者;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过度破坏(溶血性贫血)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70~200 g/L.
[临床意义]
见红细胞计数。
3.白细胞(WBC)计数与白细胞分类(DC)
[参考值]
(1)白细胞(WBC)计数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2)白细胞分类(DC)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7;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嗜碱粒性细胞:0~0.01;
淋巴细胞:0.2~0.4;
单核细胞:0.03~0.08.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0.7,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①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②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障、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 ①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酸性粒细胞 ①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减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较少,可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5)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血小板(PLT)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增多 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
(2)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白血病和再障;②血小板破坏过度:如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二)尿常规
1.酸碱度(pH)
[参考值]
pH为5~8.
[临床意义]
(1)pH增高 呼吸性碱中毒,胃酸丢失,服用重碳酸,尿路感染。
(2)pH降低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2.比重(SC)
[参考值]
1.015~1.025.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高热和脱水等血浆浓缩情况、尿中含造影剂或葡萄糖。
(2)降低 临床意义更明显,见于由于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造成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崩症。
糖尿病和尿崩症均有尿量增加,但前者尿比重升高,后者降低,以之区别。
3.尿蛋白(Pro)
[参考值]
Pro定性阴性(neg),Pro定量≤0.15g/24h.
[临床意义]
(1)功能性蛋白尿 如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
(2)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 以青少年多见。
(3)病理性蛋白尿 分为:①肾前性:如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和尿肌红蛋白尿;②肾性:如肾小球和肾小管疾病(炎症、血管病变、中毒等);③肾后性:如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炎症,肿瘤、结石等。
4.葡萄糖(Glu)
[参考值]
定性:阴性(neg);糖定量:<2.8mmol/24小时(0.5g/24小时)。
[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尿糖 ①饮食性尿糖(一次大量摄取糖类);②持续性尿糖(如糖尿病);③其他原因,包括甲亢、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
(2)血糖正常性尿糖 如家族性尿糖。
5.酮体(Ket)
[参考值]
阴性(neg)。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非糖尿病酮症,如感染、饥饿、禁食过久,
(3)中毒。
(4)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如降糖灵。
需要注意的是,尿化学方法不能检测B-羟丁酸,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由于酮体主要以B一羟丁酸为主,可能造成酮体估计不足
6.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bg)
[参考值]
均为阴性(neg)。
[临床意义]
(1)溶血性黄疸 Bil阴性,Ubg阳性。
(2)肝细胞性黄疸 Bil和Ubg均为阳性。
(3)阻塞性黄疸 Bil为阳性,Ubg阴性。
7.亚硝酸盐(Nit)
[参考值]
阴性(neg)。
[临床意义]
阳性为大肠杆菌尿路感染。阴性不能排除,因为Nit阳性需要三个条件,即食物中有硝酸盐,尿液标本在膀胱停留时间超过4小时和感染的细菌有硝酸盐还原酶。
8.白细胞(1eu)
[参考值]
<25/ul
[临床意义]
高于参考值应考虑尿路感染。需要注意的是:
(1)尿干化学分析仪白细胞检测与尿沉渣镜检没有对应关系,尿白细胞增加应做尿沉渣镜检。
(2)尿干化学检测的原理是检测粒细胞胞浆内的酯酶,不能与淋巴细胞反应。因此,在肾移植排异反应时或其他原因的淋巴细胞尿可能为阴性。
9.红细胞或血红蛋白(Ery或OB)
[参考值]
≤10/ul.
[临床意义]
>10/ul应考虑血尿,也应做尿沉渣镜检。与尿沉渣镜检相比,尿干化学检测Ery的优势在于它可检测红细胞形态遭到破坏后的血尿。
10.尿沉渣镜检
[参考值]
白细胞<5/HP(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HP.
[临床意义]
同于8和9.。
(三)便常规
1.颜色 黄褐色成形便。
2.镜检
(1)白细胞 正常粪便不见或只偶见。
(2)红细胞 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3)细菌 主要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
(4)虫卵。
3.粪便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
[参考值]
隐血是指消化道出血少,肉眼无法观察到红色,且被消化液分解又在显微镜下不能发现红细胞。目前OBT广泛使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影响。正常粪便OBT阴性。
[临床意义]
隐血阳性见:①消化道溃疡:呈间歇性;②消化道肿瘤:呈持续性或间歇性;③其他:任何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或疾病,如药物、肠结核、Crohn病等。
[思试题]
1.试述血常规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试述尿常规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3.试述便常规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二、基本生化检验
(一)血清钾
[参考值]
3.5-5.3mmol/L.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临床意义]
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①摄人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钾含量不足。②丢失过多: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③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造成血清钾进入细胞内。
2.高钾血症(血清钾>5.3mmoL/L) ①摄人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②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③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压损伤。
(二)血清钠
[参考值]
目前广泛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1SE),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1.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
(1)摄人不足 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钠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 ①消化道失钠: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②肾性失钠: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③体表失钠:如烧伤、大量出汗后仅补水未补钠。
2.高钠血症(血清钠>145mmoL/L) ①摄入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②肾性失水:如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和山梨醇脱水)、肾小管尿液浓缩功能障碍。③体表失水:如大量出汗。④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如长期使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
(三)血清氯
[参考值]
目前广泛采用电极法,参考值:96~108mmoL/L
[临床意义]
1.低氯血症(血清氯<96mmoL/L)
(1)摄入不足 如营养不良、食物中NaCI盐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 ①消化道失钠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②肾性失氯,如利尿剂使用抑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不良。
(3)摄入水分过多 如尿崩症。
(4)呼吸性酸中毒。
2.高氯血症(血清氯>108mmol/L)临床意义较小,除高钠血症原因外,还见于低蛋白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
(四)空腹血糖
[参考值]
3.9~6.4mmoL/l(70~120mg/d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亢、嗜铬细胞瘤等。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 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③严重的肝脏疾病。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五)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
[参考值]
22~31mmol/L.
[临床意义]
CO2 CP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
1.降低 ①代谢性酸中毒:如休克、饥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酸性物质生成过多,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致酸性物质排泄减少,严重腹泻、肠瘘、十二指肠引流等碱性物质丢失过多。②呼吸性碱中毒:脑出血、脑炎、支气管哮喘、癔病等因换气过度,使CO:排出过多。
2.增高 ①代谢性碱中毒:急性胃炎、幽门梗阻、胃痉挛、妊娠等原因引起剧烈呕吐,使胃酸大量丢失致CO2 CP增高。②呼吸性酸中毒: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广泛性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等所致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均可引起CO2 CP增高。
(六)血沉(ESR)
[参考值]
男<15mm/第一小时;女<20mm/第一小时。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经期、妊娠、分娩、老年人、饭后等可轻微增快。
2.病理性增快 ①炎症、结核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等。②严重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等。③恶性肿瘤、白血病等。④高球蛋白血症等。⑤各种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
3.减慢 意义较小,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思试题]
1.试述血清钾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试述血清钠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3.试述血清氯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4.试述空腹血糖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5.试述二氧化碳结合力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6.试述血沉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三、肝、肾功能
(一)肝功能
1.血清总胆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
[参考值]
血清总胆红素:5.1~17.1/umoL/L(0.3~1.1mg/d1);
血清结合胆红素:1.7~6.8umol/L(0.1~0.4mg/d1)。
[临床意义]
(1)STB在17.1~34.2u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溶血性黄疸通常<85.5u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171umol/L,阻塞性黄疸>171umol/L.
(2)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2.血清氨基转移酶 即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
ALT: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
AST: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
[临床意义]
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①肝胆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②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③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比色法:成人3~13金氏单位,儿童5~28金氏单位。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 ①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②骨骼疾病。
(2)生理性升高 见于生长期儿童和妊娠中晚期。
4.y一谷氨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男性11~50U/L,女性7~32U/L;
比色法:男性3~17U/L,女性2~13U/L.
[临床意义]
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①胆道阻塞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②急肝炎,肝硬化。③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 g/L;
白蛋白:40~55 g/L;
球蛋白:20~30 g/L;
A/G比值为:(1.5~2.5)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 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 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②营养不良;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 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 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②免疫功能抑制;③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二)肾功能
1.血清肌酐(Cr)
[参考值]
男性53~106umol/L,女性44~97umol/L.
[临床意义]
不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升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任何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降至正常1/3及以下)的疾病,如急、慢性肾衰竭。
2.血清尿素氮(BUN)
[参考值]
成人3.2~7.1mmol/L,儿童1.8~6.5mmol/L.
[临床意义]
特异性不如血清Cr.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1)肾前性 ①蛋白质代谢增加:大量高蛋白饮食、饥饿水、休克和心力衰竭等。
(2)肾性 如急、慢性肾衰竭。
(3)肾后性 肾脏以下的尿路阻塞性疾病。
3.血清尿酸(UA)
[参考值]
磷乌酸盐法:男性268~488mmol/L,女性178~387mmol/L.
[临床意义]
升高具有临床意义:①原发性:如原发性痛风;②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骨髓瘤等;③肾功能损害性疾病;④中毒(如氯仿、四氯化碳、铅)和子痫。
[思试题]
1.试述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试述肾功能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