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完成“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产科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我科住院128例产科出血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5%.其它如胎盘滞留、软产道撕裂、产妇本人凝血功能障碍、DIC等也占一定比例。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来势汹涌,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服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我科住院的128例产后出血达1000毫升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降消”项目、畅通“绿色通道”。
1临床资料
1994年——2003年在我科住院落产妇出血达1000毫升以上的128例,其中初产妇86例;经产妇42例;未做产前检查的5例;院外以产后出血转入我科的有1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平均28.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8例;顺产90例;子宫切除的5例;出血量1000-2000毫升12例;2000-3000毫升12例;3000——4000毫升3例;4000毫升以上者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96例(占75%);胎盘因素16例(占12.5%);软产道损伤12例(占9.37%);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1.56%);子宫破裂2例(占1.56%);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98例(占76.5%);治愈126例(占98%);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占1.56%)。
2产后出血的护理
2.1.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
2.1.1.针对敲风险的产科而言,医院应组织建立建全孕产妇抢救机构,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平时要注意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产科急诊意识,尽可能降低产科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危、急、重症抢救监测和护理,熟练掌握抢救常规和急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
2.1.2.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合并症的孕产妇,我们要认真做好产前监护筛选出高危孕产妇,于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
2.1.3.分娩期要加强分娩监护,注意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了解产妇的心里与产妇多沟通,进行心里疏导,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等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发生。若有使用降压镇静药物时,用药要适量,避免过量,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2.1.4.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
2.1.5.产后出血常发生产后2小时内,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不管原因如何,均应首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并进一步检查原因,在产后2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复旧、阴道流血等情况。
2.2.产前、产时监护
2.2.1.产前应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测胎动、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我们医务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
2.2.2.产时监护
2.2.2.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
2.2.2.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及科学接生,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阴道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收集出血量。
2.2.2.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