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集——海风藤:历史
海风藤 Haifengteng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历史]
海风藤一名始见于清·《本草再新》,谓:“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中国药典》规定海风藤为胡椒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的藤茎。宋·《图经本草》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泉州(福建晋江)、荣州(四川建昌)有之。生依南木,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明·《本草品汇精要》载:“南藤……生南山山谷,今荣州、兰田有之,道地泉州……色紫褐……主排风除痹,疗诸风。”《本草纲目》载:“南藤(宋开宝),释名石南藤,(《图经》)、丁公藤(《开宝》)……风藤。……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而微短厚……茎叶皆臭而极辣。”根据以上产地及植物描述并参对《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可知本草记载的南藤为胡椒属植物风藤(P. kadsura)、石南藤(P. Wallichii)以及外形相似的本属多种植物。在福建调查中发现同为植物风藤的藤茎,粗且扁圆状的叫海风藤,而将带叶的细藤茎叫石南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