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是一种浅层的慢性剥脱性舌炎,主要出现在舌背,有时也见于舌缘、舌腹、舌尖。病损的形态表现为圆或椭圆的红斑,可单个或多个,并能很快扩大或融合,融合后常类似地图的边界,故称地图舌。由于其形态和位置多变,故又名游走性舌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儿童,成年人较少,男女不拘,无季节性,一般无自觉症状,不为人们所注意。
(一)病因
原因不明。在儿童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在成人与贫血、胃肠功能紊乱、情绪、病灶感染等有关。还有报道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表现为舌背丝状乳头和呈片状剥脱,微凹陷,形成光滑的红色剥脱区,故也称剥脱性舌炎。但是菌状乳头常清晰可见,其边缘为白色微高起的弧形、圆形或椭圆形包绕。当剥脱区以离心方向逐渐扩大时,其相应的白色边缘区也随之扩大或断离,而使人们感到病损在移动或游走。剥脱区仅1~2个或2个以上,其范围在直径5~l0mm间,微显凹下,白色边缘区宽约l~2mm左右。微凸起。病损可延续很长时间,或有短时间的愈合。舌活动度及味觉正常。除舌背外,在口腔粘膜其他部位,如唇、颊、口底、牙龈等有与地图舌相似的病损,中央为红斑区。外有微隆起的白色边缘,或有多变的白色条纹,此称为地图样口炎,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时有烧灼感或刺激性痛:
(三)诊断
以临床体征和症状为主要依据,表现在舌背的萎缩型扁平苔藓与之相似。
(四)治疗
该病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应尽可能查出原因,而后对症治疗。若有刺激性痛,口内紫外线灯照射可消炎、止痛。服用维生素B族及锌剂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