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形成十分复杂,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因素。
(一)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
虽然心身疾病强调心理社会因素,但也不能忽略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同样的心理、社会刺激,为什么有的人生病,有的人不生病?又为什么有的人患溃疡病,有的人患高血压或其他病?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原有的生理特点不同,因而具有相应的心身疾病的易罹患性。据调查溃疡病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水平高,冠心病患者的血甘油三脂高,痛风患者血尿酸高,甲亢患者的蛋白结合碘高等。通常相当多人具有上述生理基础,但不一定发病,只有有相应的刺激才会发病。
(二)社会致病作用
战争和天灾人祸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刺激。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还表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存在许多使人们不适应的弊病。如现代化城市的拥挤、交通繁忙和车祸频起、噪音、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不良的社会刺激因素,反复作用于人体,引起应激性情绪反应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亢进,从而产生多种心身障碍。此外社会致病因素还有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职业性伤害事故等。
(三)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心理因素主要指患者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指个人的愿望、要求等受到阻抑而引起的精神紧张或因不适应而引起的精神紧张和情绪压抑。足以致病的心理因素是病人具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及性格缺陷。
1.情绪与心身疾病
2.人格类型与心身疾病
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处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中,并伴发一定情绪变化,但往往有一定性格缺陷的人才患心身疾病。如从本世纪50 年代Friedman 和Roseman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多数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特征,称“A型行为模式”。
临床调查统计资料和文献报导证实心身疾病患者存在多种性格缺陷,不同疾病常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临床实践中还发现,不同气质类型者易患疾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