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中医护理的的特色与实践

  中医学是千年历史发展的一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学,经历代医家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中医的独特学科体系。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形成的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继承、发扬、创新。

  1.整体观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人的生理随天时、地势的不同而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正是根据这一观点,从患者的生理、心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综合评估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辩证施护、辩病施护、辩症施护为患者提供健康照顾。

  2.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体法则

  辩证施护包含“辩证”和“施护”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辩证”是指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对四诊所采集的病史、体征、症状加以分析、推断,确定疾病的证候属性。“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减轻或解决患者痛苦的手段,所以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现。

  2.1因人制宜: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体质、文化修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在用药的量上,成人大于小孩子;阴虚之体居室要通风,给予清补养津滋阴之品,忌食热补食品,慎用温燥药,而阳虚之体要避风寒保暖,给滋补温热之品,慎用苦寒药。

  2.2  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有一定的影响,异常的气候是诱发疾病的重要条件。护理上要依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予以保健、养生、用药的指导。如冬天人体腠理致密,服辛温解表药后,让患者稍加衣服或喝热粥,使  随汗出;夏天人体腠理疏松,服用辛温解表药后,要观察患者的发汗情况,防开泄太过后伤津。有些慢性病往往在气候变化时发作或加重,如哮喘、中风等。

  2.3  因地制宜: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均可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护理上要加以关注。如西北地高气寒,病多为风寒,避风寒、慎用寒凉之剂为护理重点;东南地区气候潮湿,病多温热、湿热,护理上以清凉与化湿、慎用温热助湿之剂为重点;北方气候干燥,多给予生津、温热剂;南方暑热夹湿,可食祛湿、利尿、清淡之品。

  3.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姓易接受的特点。体现了“安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的原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医护理技术所包含的按摩术、拨罐术、贴药术、熏洗术、耳穴压豆、太极拳等方法易于掌握,并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近年来发明的中药离子导入术、中药保留灌肠术等,既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也扩大了中医护理的工作范畴,使中医护理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临床上采用针灸、耳豆、空位注射、按摩等技术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气功、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失眠;使用耳穴压豆法、拨罐、外敷中药等方法减轻疼痛,缓解便秘,治疗压疮等。中医护理正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实践来实现的。

  4.中医护理特色内容

  4.1  畅情志、调心理: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即所谓“七情”,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精神反映,也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疾病衰老的重要因素。《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重要影响。中医对情志的疏理根据五行理论,不同的情绪调节可有于疾病的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中医护理实践中,护士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综合应用移情、疏导、相制的矫正方法,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使患者保持舒畅、宁静的心理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合理膳食:膳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疗效果上与医疗、药物、护理起着同样重要作用。对食物的选择要认真运用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苦、咸、酸、辛、甘)、升降沉浮及药物归经等学说。如遇到热证或炎暑、湿热季节时,选择清热、泻泄的食物,达到“热者寒之”的作用;根据苦味能泻、能燥、能坚的作用,用来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证;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来选食,如病在表、在上可选升浮食物,如胡椒、姜等;病在里、在下,可选用沉降食物,如萝卜、卷心菜等。膳食的合理搭配,才使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平衡,促进疾病恢复。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侯祥川在学习《内经》配餐和饮食原则之后的总结是“五谷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当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而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无使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辩证结果,指导患者选择食物时,做到病食相宜,药食相辅,寒温相适,以促进病体康复。防止病食相违,药食相忤,寒温失当,气味过偏。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针对性的食物以提高疗效,如有透疹作用的香菇、胡萝卜、黄花鱼;有驱虫作用的大蒜、南瓜子、乌梅;有润燥通便作用的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等。

  4.3  合理给药:传统的中药治疗是根据芗所具有的若干特性所决定的,所谓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辛、甘、酸、苦、咸是中药所具有的五味,味道不同,作用各异。升降沉浮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四种不同趋向、性能。中药这种特性就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又要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方法。

  4.3.1  给药时间与人体时间节律同步协调:在服药时间上,滋补药宜在饭后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用;健胃药和对胃肠剌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h服;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发汗药以每日午前服用为好;催吐药宜在清晨服。在中药的服药时间上,中医有丰富的内涵,护理人员要善于学习、总结以探索最佳的给药时间。

  4.3.2   服药方法因病情、剂型不同各异:治疗寒证疾病药宜用热服、温服;治疗热证疾病药宜用凉服。对于解表发汗药要偏热服以助汗出;清热凉血、止血剂宜凉服;散剂、粉剂可用开水冲服或胶囊装好吞服;膏剂用温开水冲服;危重患者要少量多次频服;昏迷、小儿、食道手术等不能口服时可采用取鼻饲给药等。

  4.4  “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所谓治未病,一是指未病先防,无病先防,二是指既病防变。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多种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疾意识。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正气,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和维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

  4.5  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一年的四季表现为春温而生,夏热而长,秋凉而收,冬寒而藏的特点,但实质上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温热,也就无所谓寒凉;没有生长,也就无所谓收获。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宇宙万物的固有规则。顺应四时,就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使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相统一,互相平衡。在一年中: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至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人类具有+++能动性,不仅可以以适应自然,也可能动地改造自然,使之更适合于生存,促进健康。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指导患者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在空气清新、纯洁的溪流或瀑布附近进行空气浴;利用山地、海滨进行气候康复;利用温泉疗法、冷水浴、日光浴森林浴、漫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及病症的不同阶段,形成动静结合、劳逸适度的生活节律。

  5.中医护理工作区域在延伸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它来自于民间,服务于百姓。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在发生着根本变化,中医护理工作已从医院逐步发展到社区、家庭。正是中医技术的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等特点,其疗效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中医护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现代的护理教育中,应把中医知识技术纳入基础医学教育中,使中医护理特色得以继承与发展。

  6.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⑴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对养生防病和医疗实践经验的荟萃和总结,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但中医护理处于零散,经验式的状态,如何整理、充实、发展中医护理理论,使中医护理理论系统化、标准化,是摆在中医护理学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⑵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前提。培养具有一定外语水平、高学历、高素质、有临床经验、有创新能力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发展壮大的关键。

  ⑶要善于观察、总结中医药使用的经验教训,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给药途径多,医疗风险加大,护士在工作中要认真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在给药时间、方法、配伍上善于发现、总结,使中药治疗达到安全、高效的作用。在医学发展迅猛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有机结合,达到互懂、互通、互用、互相渗透,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