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新生儿败血症的标准护理

  【诊断】

  1.病史具有以下病史者易发生败血症:

  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②有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

  ③临产孕妇有发热等感染史。

  ④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

  ⑤生产时消毒不严或过多的产科操作检查。

  ⑥有皮肤、粘膜损伤史。

  ⑦有脐部、甲床、皮肤、粘膜等感染史。

  ⑧有气管插管、脐血管或周围静脉插管史。⑨抢救器械、医疗用品污染。

  2.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症状:吸吮无力,进奶少,少哭、哭声低微,少动、精神萎靡、嗜睡,面色发黄、发青、发白或发灰,足月儿多见发热,早产儿常有体温不升,重者拒食、不哭、不动、神志不清。

  (2)体征:出现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淤点、肝脾肿大,脐部、甲床、皮肤、粘膜感染灶,或深部脓肿,浆膜腔积液。

  3.检验

  (1)血培养:严格无菌操作,最好从上肢、头皮取血,股静脉取血较易污染,且可导致骨髓炎、髋关节炎,在出、凝血时间异常者尚易导致大量出血。争取在用抗生素前从不同部位取两份血,分别注入两培养瓶内。有条件者可作厌氧菌培养、l型细菌培养。

  (2)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抗凝血离心后取上面白细胞层涂片,作革兰及美蓝染色后找细菌。

  (4)C-反应蛋白等检测。

  4.诊断标准

  (1)确诊败血症:

  ①具有一定临床表现,两份血培养为同一细菌,或一次血培养阳性,但从尿液、脑脊液、浆膜腔液或非暴露病灶处分离出或涂片找到同一细菌。

  ②具有一定临床表现,血培养一次阳性、病原菌为非条件致病菌。如为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有脐血管或周围静脉插管史者,也可确诊。

  (2)临床诊断败血症:

  ①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总数<5×109/L或出生3d后>20×109/L,或杆状核细胞≥20%中性粒细胞总数。

  ②具有易发生败血症的病史及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而无肺炎等其他可使C-反应蛋白增高的疾患存在。

  【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发病时间、感染来源及原发感染灶等初步判断用药,在不能确定病原菌时应先针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进行治疗。一般选用青霉素加庆大霉素,病情危重者可用苯唑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细菌培养阳性者则按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2.激素治疗中毒症状严重者在有效抗生素使用的同时加用氢化可的松10mg/(kg·d);或地塞米松0.5~1mg/kg,2/d静滴。

  3.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一般用10%葡萄糖液补给;输液稍久者宜补给生理盐水,占总输液量的1/5~1/4。对病情重或感染迁延,病儿体质衰弱者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ml/kg及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抢救严重病例,有条件可输注白细胞悬液20ml/(kg·d)(内含多形核白细胞0.5~1×109);或用换血疗法,换血量每次160ml/kg,每8~12h一次,一般在1~2次后即见病情好转。

  4.对症治疗发绀者及早用氧,有惊厥者用抗痉剂,有休克者参见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有呼吸衰竭、心衰者参见新生儿肺炎治疗。黄疸明显者可行光疗。

  5.治疗局部病灶或迁徙性病灶脐炎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及75%乙醇洗涤,并涂以1%~2%甲紫;有脓肿形成者应排脓,有深部脓肿者应请有关专科处理。

  【护理

  1.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精神、食欲、体温、呼吸、循环等,有无两眼凝视或惊厥表现。

  4.用氧量不宜过大,以恰使发绀消失为度。

  【治愈标准】

  ①体温正常。

  ②精神食欲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

  ③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④血培养无细菌生长,感染灶治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