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借以鉴别是否血容量不足抑或心功能不全。
2、大手术或其他需要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监测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3、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原因为肾前性因素(缺水)抑或为肾性因素(肾功能衰竭)。
[用品]
清洁盘,静脉切开包l个,无菌深静脉导管(硅胶管或塑料管,单腔、双腔或三腔),穿刺针,导引钢丝,中心静脉测压装置(包括带刻度的测压管、三通开关等)以及输液导管。
[方法]
1、途径:可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穿刺插管至下腔静脉。但在腹内压增高等情况下,应选择上腔静脉测压。
2、备好中心静脉测压装置,固定测压管使零点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3、插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满液体,使液面高于预计的静脉压。
4、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无论是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还是股静脉插管,导管尖端均应达胸腔处。导管置入后再次用注射器回抽,确认导管在静脉内,连接至中心静脉测压管,排尽气泡,转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即可测压。不测压时,转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用于补充液体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0.49~1.l8kPa(5~12cmH20)。
[注意点]
1、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
2、测压管零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平面,体位变动后应重新校正零点。
3、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4、中心静脉导管保留的时间长短与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拔除导管。通常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时间为l周左右,如仍需要,可在其他部位重放一根新的导管(新型附有抗菌药的深静脉导管可使导管在体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但导管的价格昂贵)。
5、低血压时如中心静脉压<0.49kPa(5cmH20),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补液或补血浆,使中心静脉压升高至0.59~l.l8kPa(6~12cmH20);低血压但中心静脉压高于1.18kPa(l2cmH2O),应考虑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可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并控制入量。中心静脉压高于1.47~1.96kPa(15~2OcmH2O)提示有明显的右心功能不全,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可能,需应用快速利尿药及洋地黄类药物。此外,低中心静脉压亦可见于败血症、高热等所致血管扩张的状态。必须指出,评价中心静脉压高低的意义,应当从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状态三方面考虑。当血容量不足而心功能不全时,中心静脉压可以正常,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问答]
1、中心静脉压的高低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中心静脉压系指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压力。其高低由下列因素决定:①血容量;②静脉回心血量;③右心室舒张期压力;④肺循环阻力;⑤胸内压(或腹内压)等因素。其中以血容量及右心室排血功能最为重要。
2、测定中心静脉压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答:中心静脉压(CV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测压当时病人的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综合状况。因此,连续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改变,可动态地了解血容量的变化及判断心脏对补液的耐受能力,是调节输液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例如:CVP<5cmH2O,血压低下,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迅速输液补充血容量;血容量补充后,病人仍呈休克状态,血压仍低,而CVP却高于10cmH2O,则考虑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此时应慎重输液,密切观察。若CVP进一步增高达15~20cmH2O,则表示已有明显心功能不全,有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危险,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强心剂。如果较快地输液,需要补充更多液体;相反,快速输入一定量液体后,CVP明显升高,表示心脏对输液耐受能力不良,应适当使用强心剂,以加强心脏收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