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源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在甲型肝炎自然史中,亚临床型或隐性感染是主要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时,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最高为10∶1.甲型肝炎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出现黄疸后20天始无传染性。实验资料表明甲型肝炎病人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时间不长,以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排出病毒浓度最高,病后第三周已很少在粪便中检出,故甲型肝炎病人在恢复期无传染性,在流行病学有意义的系甲型肝炎亚临床型或隐性感染患者。
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大。根据各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检测结果,估计全世界约有2.15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构成了重要传染源。慢性患者在病情活动期亦有传染性,国内对811例慢性肝炎病人作了家庭调查,同时以811例健康人家庭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本病的接触者中肝炎续发率为2.68%,而对照组肝炎续发率为1.09%.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趋势,其HBV总感染率可达62.5%(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阳性者),明显高于人群中HBsAg阳性检出率(10%~15%)。父母HBsAg阳性或母亲HBsAg阳性的家庭中HBV感染率可达87.5%,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子女,HBV感染率分别为91.7%和66.7%,HBsAg携带者的子女HBV感染率为14.2%.HBsAg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其传染性取决于HBeAg是否阳性,HBeAg阳性者传染性强。
丙型肝炎分布世界各地,无明确地理界限,在西欧、美洲人群中HCV的感染率约0.3%~1.5%,中东地区为5%左右,中国某市对献血员中检测抗HCV,阳性率为7.9%(22/279)。HCV感染率最高的危险人群以接受输血者为甚。故慢性丙型肝炎和HCV或抗HCV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均是本病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本病多呈散发性,集体单位如不注意病人的隔离、食具消毒,宿舍、厕所等的卫生,以及在流行地区未抓好食品检验工作和对饮食、摊贩人员的卫生监督等措施,则有发生本病大小不等流行的可能。甲型肝炎常引起爆发流行,主要通过水或食物的污染而引起,农村中多见井水污染而引起的小型爆发,发病与饮用生井水或河水有关。由食物引起甲型肝炎爆发流行已屡见不鲜,常因处于潜伏期排毒的炊事员,经手接触污染熟食所致。生食受HAV污染的贝类引起甲型肝炎爆发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例如1983年英国东南部19个地区发生甲型肝炎流行,通过450例本病患者调查,42.6%患者发病前有吃乌蛤史,而对照仅17.5%.国内1978年宁波市因食泥蚶引起2000多人的爆发。上海市1983年也曾因毛蚶产地污染引起甲型肝炎的流行;该市1988年初发生甲型肝炎大流行系由生食毛蚶所造成平均罹患率为4082.6/10万。根据抽样调查,居民中的食蚶率为32.1%,食毛蚶者甲型肝炎罹患率达14%~16%.吃蚶人群甲型肝炎罹患率比未吃蚶人群者的相对危险性高23~25倍,特异危险度为11.5~15.2.我校流行病教研室首先用核酸杂交、组织培养法直接从毛蚶体内分离到甲肝病毒(HAV),后又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证实毛蚶中有HAV存在。再次证实该次甲型肝炎爆发流行是食不洁毛蚶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一组调查报告中表明,半年内有注射史的6950人中,HBsAg阳性率为4.65%,同期内无注射史的10953人中,HBsAg阳性率为3.99%,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关于经口感染问题,有人认为病毒入口后必须通过消化道粘膜破溃面,如口腔溃疡、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病灶进入血行而发生感染。在消化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经口感染乙型肝炎的机会远较甲型肝炎为低。国外在人的实验性感染中,给于45名“志愿者”口服乙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悬液,结果均未发病。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在接触粪便机会较多的清洁工人中HBsAg及抗-HBs的阳性率并不比对照组清洁工或其他人群高。此外,各种体液在传播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应予重视,业已证明HBsAg除存在于血清外,还可在唾液、尿液、胆汁、乳汁、汗液、羊水、月经、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等中检得。其中唾液在传播中尤具重要意义,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携带者唾液中25%~50%可检出HBsAg.鉴于乙型肝炎主要由接触病人或HBsAg携带者的血液和分泌物所引起,故医务人员亦易从病员中感染乙型肝炎,其中以口腔科和外科医生感染HBV机会较多。例如国外有一名牙科医生,其血清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电镜检查证实血清中有Dane颗粒。4年内经其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发生乙型肝炎,其中9例的HBV亚型和牙科医生的亚型相同。该医生经常不戴手套进行操作,且手经常有破损史,HBV系由血经口感染。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但少数(约5%)可在子宫内直接感染。HBeAg阳性孕妇行引产或流产所获得的胎儿肝组织中曾找到HBeAg,说明本病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播。母血HBeAg阳性者婴儿的感染率达90%以上,母血HBsAg阳性而HBeAg阳性者,婴儿HBV感染率较低(27%~30%)。我国台湾省及日本国报HBsAg母婴传播率为36.6%~40%.孕妇在妊娠前期(1~6月)感染乙型肝炎,产后10%婴儿HBsAg呈阳性;妊娠末期(7~9月)感染本病者,76%婴儿的HBsAg为阳性。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80年代(在欧洲)的前瞻性调查表明,在多次接受志愿献血员的血液者中,有6%~12%发生输血后肝炎。国外报道1,664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后肝炎246例(14.8%),其中丙型肝炎达237例(96.3%)。在肾移植病人中大多数急性和慢性肝炎的发作可能是由丙型肝炎所致。
随着免疫诊断试剂(抗HCV、HCV-RNA-PCR法)的应用,输血后HCV感染率大大降低,如在美国,感染率从以前的3.84%降到0.45%.反之,对血液或血制品检测不严,可造成丙型肝炎暴发流行。例如中国某地曾因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时污染,造成本病流行,经2年以上随访,被输血者血清抗HCV阳性率达100%.
HCV的传播经血行感染的事实已被证实,但散发的HCV感染者约40%~50%无输血或用血制品史,并确切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但有报道各种体液;包括腹水、胸水、精液、尿及阴道分泌物等可由双扩增PCR技术检测到HCA.此外,同性恋以及家庭或集体生活环境中有长期接触丙型肝炎病人或HCV携带者的人群中,HCV感染危险性则更大,故密切接触而传播本病的方式亦应引起重视。有关母婴传播HCV业已证实,例如在25名抗HCV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于出生后2~4个月有14名抗-HCV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于出生后2~4个月有14名抗-HCV消失,但出生后6~12月,其中11例婴儿抗-HCV阳转,并发生丙型肝炎。
HDV的传播方式与HBV相同,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HDV和HBV携带者为本病传染源,HDV感染分布呈不均匀性,意大利报告在HBsAg携带者中HDV感染率高达50%左右,而在德国和美国仅分别为1.9%和0.39%.我国HDV感染率各地报告不同,北京抗-HD阳性率2%(5/244例),但在肝组织中HDV检出阳性率在亚急性重症肝炎为4.76%(2/42)、慢性活动性肝炎为5.78%(7/121)、慢性迁延性肝炎为5.0%(2/40),而9例HBsAg携带者肝组织中HDV均为阳性。
母婴传播HDV,仅见于HBeAg阳性和抗-HD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大多感染HDV的婴儿在围产期。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粪-口感染。根据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二为长期流行,即水源持续性被污染所致,流行期可达数月之久。经食物传播或日常生活接触得病者常呈局部流行和有明显家庭聚集性流行。
本病流行与社会经济、卫生习惯和文化素质等密切有关,亚洲、非洲及中美洲均有本病暴发性流行,英、美、法及俄罗斯有散发病例发生。我国各地亦有本病流行发生,1986及1988年新疆地区有7.8万余人发生戊型肝炎流行,症状类似甲型肝炎,但临床表现较甲肝严重,孕妇患本病病死率较高。
(三)人群易感性 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血清中抗-HAV约60%呈阳性,主要是从母体中被动获得。6个月后抗-HAV迅速下降,故在儿童期内易得甲型肝炎。在一些发达的国家,甲型肝炎的流行率较低。人群中抗-HAV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50岁以上年龄组大部分已具有抗-HAV.相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甲型肝炎流行率很高,幼年时大部分获得感染。我国部分地区的人群抗-HAV阳性率调查结果:上海平均阳性率为51.0%,30岁以上者90.0%,50岁以上几乎均有甲型肝炎抗体;广州为62.3%,北京67.0%,太原72.4%,说明甲型肝炎在我国人群有普遍易感性。
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在乙型肝炎爆发流行时调查表明,血清中抗-HBs滴度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对HBV的抵抗力。在流行中发病者多数为原来抗-HBs阳性者,而抗-HBs滴度高者往往不易发病。人群中抗-HBs阳性率高的地区,常是本病高流行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大多数人群感染过HBV而获得了免疫力,故临床上典型的肝炎病例较少,无黄疸型,迁延性和慢性肝炎的比例往往很高,HBsAg携带者亦多见。反之,在抗-HBs阳性率低的人群中,由于易感者比例较大,容易造成本病爆发流行。
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现知HCV为波及全球的传染病,约8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过去10年中,在13个国家发生30余次流行,波及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前苏联亚洲部分、中国、北非、中非、约旦和墨西哥等,其中多次是水源性污染所致的爆发流行。至少有50%以上为戊型肝炎,且以成人感染占多数。